黃金時期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與轉型出路
點擊次數: 更新時間:2009-12-9
上一條:包裝機械領跑農產品深加工行業
下一條:質檢總局:我國建立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
信息化將制造業的設計、生產、物流、銷售和服務一體化,信息化制造貫穿于從訂單開始,產品的制造加工、運輸、銷售、售后服務等產品全壽命周期。
裝備制造業將實現產業的信息化、軟件化、高附加值化、網絡化和電子商務化。柔性制造系統,柔性制造單元、數控系統的開發、推廣和應用,并逐漸向制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。
3、服務化
服務化覆蓋著產品的開發、生產、售后服務、報廢和回收,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趨勢。服務不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,而且增強市場競爭能力,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戶,延長產業鏈,獲取更多的產業利潤的重要方式。
國外裝備企業越來越依靠服務來擴大經營的增值空間,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,不僅為自己的用戶,而且為競爭對手的用戶提供服務。其服務作為該公司的獨立領域,所創造的價值相當于其海外工程承包總額的70%。
4、品牌化
品牌化是強化市場競爭能力、產業升級的關鍵。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高度象征,創新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。
品牌是企業一種無形資產,它反映產品的品質,同時也代表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后勁。現代的市場競爭已不單純是過去的產品價格和質量的競爭,更重要的是企業形象的競爭。品牌是企業形象、文化的集中體現,是一個企業產品質量、技術、創新、市場占有,營銷策略的總體展示。
二、中國制造業2010年轉型出路
中國“全球制造中心、世界工廠”的角色面臨轉型,羅百輝指出,中國制造業的有效出路是實行產業升級、節能減排、低本高附價值轉型。珠三角、長三角目前的生產成本已開始超過許多東南亞國家,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家電、電子、紡織服裝、印染、化工原料和玩具業產生巨大影響。
1、產業:結構調整升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