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二五”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面臨的新形勢 新課題
點擊次數: 更新時間:2011-7-1
上一條:地溝油已做大監管何時做強
下一條:三季度中后期 鋼市有望回穩迎來生機
二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,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。
調整強調的是結構優化和發展質量的提升,振興要求的是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的增強,根本是要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,使產品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。就目前而言,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無論是產品結構、質量品牌、規模實力、生產效率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、材料利用率、工業增加值及勞動者素質、管理工藝等方面,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。特別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出口量還很小,去年還有13.5億美元的逆差,說明相當部分尚處于靠簡單加工和靠廉價勞動力增效的產業低端,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。包裝和食品機械行業規模總量看似還可以,去年達1825億元,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、產品利潤水平很低、再加上物價上漲、成倍攀升、能源相對短缺、環保要求高等多重壓力,產品原有的比較優勢逐漸弱化,而比較劣勢日益凸顯。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,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產業安全和發展前景不容樂觀。因此,加大調結構、轉方式、上水平的力度,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,重視產品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已勢在必行,迫在眉睫。
三是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,是提升我國包裝和食品機械行業創新能力的堅強保障。
產業共性技術呈現為基礎性、先進性、風險性、共享性的主要特征,其研發水平關系著產業科技基礎、科技實力和整體競爭力。
我們的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要盡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,必須創新思維觀念,借國家之勢,舉行業之力,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,健全完善共性技術成果知識產權擴散機制,共同促進科技資源開發利用和成果共享,形成推動創新、孵化及產業化的實際作用和效果,為夯實產業發展技術基礎,培育發展高端設備制造業,提供創新支撐與公共服務保障。
2011年7月1日